嘉宾:宽城区司法局局长 陈东
记 者:陈局长您好,听说宽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请您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公共法律服务是指什么?
陈 东: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其根本就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所必需的法律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法律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司法鉴定、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等,实质上是国家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务管理。
记 者:目前,宽城区公共法律服务阵地是怎样设置的?
陈 东:全区有基层司法所11个、法律服务所4家、律师事务所16家、公证处1家,共有89名律师、28名法律服务工作者、4名公证员,我们整合这些资源,立足“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法律服务指引和提供”的平台建设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实体和网络平台,实现了上下渠道贯通联动、线上线下对接共享的服务格局,为群众提供普惠式的公共法律服务。同时,我们注重服务触角延伸,推进服务阵地基地化,例如,我们在区法院建立了律师调解工作室,在南广街道东二条社区建立了“急时予”法律援助站、在吉林省云聚会创业园等孵化基地建立了法律服务工作站,这些基地的建设,能够提供精准式的公共法律服务。
记 者:您刚才提到我区建设了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陈 东:从2014年开始,我局依照上级司法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探索性的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建成以宽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支撑、以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基点、以网格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为补充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覆盖率达到100%,达标率达到100%,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记 者: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又包括哪些呢?
陈 东:我们以“互联网+法律服务”为总体思路,打造了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微信服务号、一个微信矩阵群、一个便民服务触摸屏构成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一是在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指挥中心,协调调度各街(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运行;二是开通了“宽城司法”微信服务号,推送法律知识、政务信息、服务指南,并设置了公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律师服务等在线预约功能;三是建立了区、街(镇)、社区(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矩阵群,为每个群配备了一名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一名法律顾问,在群内解答法律咨询、受理纠纷调解;四是在宽城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以及12个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配置了便民服务触摸屏,将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和流程置入其中,与各级司法行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方便群众了解情况。
记 者:从以上的访谈中我们得知,宽城区公共法律服务实现了“一扇大门进、多窗口服务、一揽子解决问题”,请您谈谈下一步打算。
陈 东:下一步,我们要从拓展服务阵地基地化建设方面下功夫,覆盖全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在为群众提供普惠性法律服务的同时,我们也着手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提供精准化的法律服务,主动融入企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涉法涉诉等领域,广泛推进阵地化建设。我们要从加强公共法律服务的实效性、长效性方面下功夫。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并选择我们的服务,加强对服务团队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