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我和宽城的故事”人物专访系列报道——史晓艳

时间:2021-06-18 14:21来源:区委宣传部 团山街道
【字体: 打印

  嘉宾:团山街道团山街社区党委书记史晓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宽城区委宣传部、宽城区互联网信息中心联合人民网推出“我和宽城的故事”人物专访系列报道。史晓艳做客“人民会客厅”,讲述工作、生活和创业的故事,把个人成长融入社会变迁当中,用个人的精彩故事反映宽城的成就成果,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展示宽城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展现宽城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激励人们在宽城干事创业的热情。
记者:史书记您好,感谢您接受人民网采访,谈一谈您与宽城区的故事,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团山街社区的情况。
史晓艳:非常荣幸能够接受人民网的采访,我们团山街社区成立于2010年10月,是长春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性质的小区,我们辖区总人口是3181户,8922人,我们的特点就是低保人口超千,残障人员超千,病弱居民超千,“两劳释解”人员超千,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四超千,同时面对着这种多,我们还有两少,那就是健康人的少,有稳定收入的少。而面对这种复杂的人口结构,我们在社区成立伊始。就是说每天的治安案件平均就要发生2-3起,各种矛盾也都纷纷不断,把许多矛盾都凝聚到一起。面对着这种情况下,我们社区所面临的就要比其他社区更难。因为特殊人口,每个社区都有,而像我们这群体型特殊的社区,那就少之又少了,而结合我们社区的特点,那么就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所以我们社区几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为民服务的各项工作。就现在来说,我们社区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们的为民服务包括助老助残服务,我们已经达到了7000多次。我们化解各类矛盾也在3000多起,我们(辖区的)“两劳释解”人员重新犯罪率不足百分之一。群体性矛盾全部在我们辖区内得到有效的稳控。也就是说,今天我可以无愧的说,我们社区从一个人口结构复杂特殊的社区转变为文明、和谐、友善的一个祥和的社区。
记者:团山街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成效显著,您也被称为“小巷总理”请介绍一下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方法。
史晓艳:我们社区结合我们社区的这种特殊性,因为社区最主要的就是服务,像我们基层党组织最主要的任务,也是抓党建同时抓治理,最主要的所有的核心就用于居民服务上,因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的目标。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抓党建方面抓基层治理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突出的特点,也各方面都有所创新。我们最主要的就是结合社区的特点,我们总结了以党建引领的“三三工作法”,来保稳定和促和谐。“三三工作法”最主要的就是我们结合社区的特点,我们开展了向三建、三常,三解,那么三建就是我们通过打好基层的基础,建网格、建信任。因为我们的社区成立发展史比较短,我们2010年才成立,那么我们就要取得居民对我们的党组织理解和信任,然后建网格,把他们居民所有的信息建台账,建信任,通过这三建我们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的服务有抓手,在这里边我们党组织也开展了通过这个“三建”,我们建立了在网格的基础上建立了网格党支部,我们开展了这些一系列的工作,这里边儿我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我们在建立台账的基础上,因为我这“两劳释解”人员多,这是其中一个。同时残疾人多,那么残疾人我这光“精残人员”就将近200人。那么在为他们建立台账的时候怎么办?因为最初我们在建立台账的时候,他是想登记,因为“精残人员”他有一个不配合(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我们为了达到我们登记的完整性,一位“精残人员”我们跟踪他将近20多天,才知道他住在哪里。有的时候还往我们身上扔东西,拦住我们等等这一系列,也就说我们在克服重重困难,特殊群体也由我们两委班子成员带头走访的情况下,完成了居民的一本本的台账,也就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更好的开展了居民的服务。而“三常”那就是日常,其实我们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从平凡中见证我们的服务。那么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我们就要常走、常听、常问。把居民的心声和他们的诉求(能)够反应上来、表达出来,我们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汇报或者暂缓解决。在这一系列的几年来,我们从不间断,经常我们入户嘘寒问暖老弱病残,包括我们的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我这比较多,就是说无儿无女的,三无老人,我这也是几十个,他们的日常服务等等,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非常了解,也就说我前头前面说的建网格,那么我们按照网格的每一个网格员都对居民的信息,各方面情况都有了解。他们的及时的诉求,他们反映的问题我们都能及时走、问和带回来,为他们及时给予解决,协调物业,包括了他们的基本的(帮助居民)代买、代购等等的这些服务,我们都自始至终直到今天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这个“三常”、“三走”、“三问”,常走、常问、常听,这些也是我们一个法宝。尽管普通,但他更适用于居民。那么三解就是最主要的我们,就要是为居民解忧、解困、解矛盾。我举一个例子,我们这保障性住房小区,曾经居民在2010年建成的时候,只有一条公交线路。因为随着开发的各方面进行,一条公交线路,原来的车,车况相对来说的,也比较普通一些,车辆也相对少,按照最早的管理。但是通过入住之后,面对老弱病残的种种情况,我们社区党委及时与公交公司车队的党组织及时取得联系。我们组织开展了为老人、为残疾人服务,在他们的极力支持和大力配合下,我们组建了助老、助残车组。优先保障了我们辖区的老弱病残以及保障性住房小区的这种出行的方便。因为房子解决了,出行又解决了,百姓的心气就顺了。作为一个基层党组织,我就要把改革开放的所有的(惠民)政策,在我这都落实落到地,别说最后一公里,连最后一米我们都得做到,与居民的沟通。所以还有一件就是居民最关心的产权证的问题,产权证是,我这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经济适用房,一部分是低保房,现在统称为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在当年五年之内就应该给办理产权证,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办理,那居民的怨气就非常大,多次形成集体(上访)。而我们社区党委也组织和街道以及区里乃至市里、省里,层层各级几级党委的共同协调配合,最后在2019年的年底,产权证已经正式开始办理了,现在已经办理接近三分之二了。也就是说大家最困惑的问题,最难的问题,最有代表性的问题,都能够解决了。也是与居民息息相关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样也就说得我们进一步社区在党组织服务方面又赢得了民心。
记者:作为基层社区负责人,工作一定非常不容易,请您能介绍一个能给您印象深刻的事例。
史晓艳:我是2006年到社区的,今年已经是16年了,但是这16年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为居民服务,你得让他们走进他们心里,才能真正地开展服务。也就是说只有了解他们,才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热心、耐心和暖心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一个做法。你比如说社会治理中,比如说我的那个遇到物业的问题,这也是我印象比较深的。我们辖区的社区和物业,我们就在这基础上建立了“四位一体”,也就是说专为我们的居民设置的党组织的一个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我们与物业之间交叉任职,来共同服务居民,为啥我要举这个例子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老弱病残有许多居民,包括低保,他们更认可社区的服务,而我这是物管小区,物管小区包括一些硬件的设施,以及房屋维修部、水电等等的一系列,都是由物业来负责。有一位老人的家里漏水情况,我举这个(例子)就是印象非常深的老人,他叫崔师傅,他家漏水,因为几次物业也未协调好,找到我们这也是我印象为啥要说的这么深?这位老人他是一个朝鲜族,今年85岁了,他是一名党员,当知道我是书记,亲自楼上楼下给他们跑的时候,社区党组织到最后协调到各方面,他都觉得比较满意的时候,在疫情期间,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家里收入也都是指退休金,仅两三千块钱退休金,却捐出了5000块钱特殊党费。这也是我们全都值得学习的,老一辈就是这种共产党员这种朴实的心情,我当时并不知道他是党员,也不知道其他情况,但是只要有困难,我们都第一时间赶到那儿,帮助他们处理。因为治理是啥?治理就让人们成为我们一起共同来建设好社区,这位老党员也给我们起到了更好的表率,中组部也给他一个党费的收据,这也是我对各方面治理过程中的人、事的一个特殊印象。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记者: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党建工作和党史教育是工作重点,您怎么看这项工作,咱们社区准备怎么做?
史晓艳:我们社区从成立以来,(起到)基层党组织的一个坚强堡垒作用,就是带领人们生活的更加美好,因为特别是今年建党一百周年,去年我们也开展了四史的学习,把党史作为今年我们开展党员学习的一个重心。今年我们社区在开展居民服务,同时我要把党史教育的可视化,充分的利用起来,也用我们的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阵地和辖区广场来开展主题教育和党史宣传。同时我针对老党员,我将让他们以切身的经历和体会来谈他们体会到对党的淳朴的胸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与国家共同见证的这些发展。同时我还要让他们组织一些青少年,我们也和市团委也开展一些项目,组织青少年让他们更加知道,因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自于我们无数的先烈付出,以及我们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我们历经的种种的千辛万苦,种种的伟大的成就和我们今天取得的这种幸福生活,让青少年也更加不忘初心,牢记我们最初我们党的建设的最初的使命,也让他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作为我们社区党委,我就觉得不仅是党史,就是今年在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组织好党的宣传工作,也更好地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