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宽城区卫生健康系统“十四五”规划

时间:2021-10-12 14:53来源:区卫健局
【字体: 打印

  建设健康宽城,到2025年,建立与本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提高1岁。

  具体目标:

  一是制度体系建设更加成熟。卫生健康法律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取得积极进展。

  二是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建成面向全体居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升高。推进分级诊疗,为全体居民提供公平、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多样化、多层次健康需求。建成“宽城云健康平台”, 通过统一的信息惠民服务门户,依托平台和医疗机构网上服务资源,为居民提供咨询、预约、查询、支付等线上健康服务,改善就医体验。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同落实“防治结合”和“三位一体”的全程健康管理,有效支撑居民自主健康管理。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通过政策配套引进一所三甲级综合医院落户我区,填补我区没有三甲级综合医疗机构空白。

  三是疾病预防控制成效显著。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以有效控制重点传染病暴发和流行为重点,以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改善管理水平为目标,以完善基层疾控和监督网络为基础,履职尽责,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前进。积极协调资金建成吉林省首家覆盖全区域的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实现预防接种全过程追溯信息可核查、网络化、平台化,居民疫苗接种“零”差错。

  四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入推进。以大力实施智慧健康工程为统领,加快推进智慧医疗、数字医疗建设,推动卫生健康领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推进智慧医疗发展,推动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模式创新。2025年底前,首先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资源智慧化、数字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1-2家优质民营资本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设高水平、智能化、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力“互联网+医疗健康”。

  五是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推广。大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以及乡镇卫生院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体化建设。设立“阳光日间照料站”实行统一管理、一站式服务,对健康老人提供高水平健康咨询和健康体检服务;对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疾病诊治、心理咨询、护理、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的护理院。

  六是慢性病综合防控管理再上新台阶。在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基础上,借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平台,健全和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现、管理等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开展“群众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打造“一站式”、“套餐式”服务,实现“一条龙”服务,最终实现“三个提高”,即居民满意度得到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七是卫生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建立完善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要求的公共卫生与医疗应急保障体系,努力满足突发疫情、重大灾难事件处置等公共安全保障需要。

  八是居民健康档案实现全数字智能化。2021年底,推动“健康宽城”APP上线,“健康宽城”APP将整合辖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资源,调用不同信息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具备了面向居民本人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和就诊记录、实现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服务、实现电子健康卡诊疗全过程应用、聚合驻宽城医院预约诊疗、结果查询、诊间支付等线上服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九是全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初步实现。施行居民与医疗机构“1+1+1+1”(1名居民+1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1名卫生专业技术机构人员+1名综合医疗机构医生)组合签约模式,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秩序。开展家庭医生管理签约使家庭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和卫生经费的守护者。

  十是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提高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内涵发展能力,凸显中医“治未病”特色,持续建设中医药高地,发挥中医药对健康服务的促进作用。依托长春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市中医院技术力量,在“十四五”期间培养50名长春市名中医,省级名中医2名。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推动中医门诊部、诊所和中医坐堂诊所规范建设和连锁发展。

  十一是生育水平得到适度保持。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改善出生人口质量和结 构,逐步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十二是医学人才培养和发展均衡发展。优化卫生系统职业发展环境,建立符合宽城实际薪酬制度,促进人岗相宜、人尽其才,强化卫生人才梯队建设,增强卫生行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实施宽城区卫生人才引进“百人计划”,计划引进本科以上学历卫生人才150人,其中硕士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