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人大十九届一次会议第2022L00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长宽政数〔2022〕14号
王青山代表:
您在区人大十九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我区环境工作智能化管理力度》的建议(第2022L009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所提出建议也正是我局工作的重点和未来的方向,目前,我局已开展了相关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宽城基础平台建设及应用
(一)智慧宽城综治平台应用
建设了“智慧城管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城市治理的综合能力。系统以互联网+城市管理模式推动城区内网格化管理,此系统包括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统一视频监控系统、统一定位系统、统一呼叫系统、队伍管理系统等。建立健全以“发现、整改、反馈”为核心的三步循环常态工作法,安排专人负责智慧城管系统的日常运行工作,及时做好案件的派送、处置、回复和反馈工作,紧急案件及时与定岗队员电话沟通,确保案件处置到位,不留“尾巴”。解决了传统城市管理手段落后、监管难、处置难、取证难等积弊,实现城市管理全痕迹监督、勤政管理用数据说话。
(二)开通“宽城政务”政务微信平台
与腾讯公司合作,搭建了“宽城政务”企业微信平台,将全区51个部门、11个街(镇)和开发区、85个社区(村)的5128名机关、社区工作人员,以及454个企业、居民微信群49449人,全部纳入到“宽城政务”平台。通过“宽城政务”企业微信平台及时发布重要公告、政策信息等,让信息直达每一个居民,打通政企沟通、政民沟通最后一公里。
(三)探索构建社区管理系统
在全省率先引进和推广“社区管理系统”。目前,全区应全量导入辖区数据306369户、居民数据595165人,已完成导入辖区数据306369户、居民数据471526人,分别完成全量的100%和79%。同时,为各街镇、社区创建了管理员账号788个。目前该系统已上线运行,并将逐步全省推广。利用“社区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辖区和居民信息电子备案,查询和调取居民基本信息以及一段时间内居民未进行核酸检测人数和详细信息等功能,大大为基层减负增效。
(四)搭建电子政务外网
政务外网共20条,包含政府主楼1条、外设部门5条、垂管部门1条、街(镇)11条、社区2条,打通了各街镇与省、市、区联系的“数字公路”,完成了区本级政务大厅和各街镇政务大厅的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了对政务大厅监管的数字化,监控做到无死角全覆盖。
二、开展信息化推进和普及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目标,促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打破跨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壁垒,提高政务数据资源科学配置和深度利用水平。自去年6月份开始,宽城区全面启动政务数据共享“百日攻坚”行动。宽城区政数局牵头组织全区32家部门和单位,经过100多天的连续奋战、合力攻坚,目前“百日攻坚”行动顺利完成,整理出宽城区资源目录清单共2000余项,经各部门排除确认后剩余1334项。根据各部门的需求,整理出宽城区政务数据资源需求清单244项,经数据共享现场确认会确认、汇总去重后全区可共享资源81项。在数据共享供需对接系统对省级部门提出需求43项、市级部门30项、区级部门41项,并按照省、市要求对已编制的目录进行梳理和完善。
为加强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我局还将向社区(村)、商业聚集地、大型工业园推广新版审批系统,让社区(村)的政务审批和办事流程能够更方便、更快捷,让政务服务能够延伸到群众身边。
三、发展数字产业方面
推进传统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家,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进程,实现数字化与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全面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建设,结合区域特色,促进农业农村与休闲观光、农耕体验深度融合,打响长春北部生态观光品牌。
推动传统工业数字化转型,坚持中车项目引领,全力打造世界级轨道装备造修中心。紧盯装备制造业主攻方向,重点推进整车整体搬迁,智能产业园二期,金越智能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
促进传统服务业务数字化提升。加快服务业发展,丰富商业形态,完善综合功能,促进现代商业业态与区域特色相融合,以吉什里、阿里云等平台为载体,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研究综合性商业的新形态和区域批发中心的新集散功能,打造核心商业区,提升宽城区商贸服务。
优化我区环境工作智能化的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现在仅仅是迈出了一小步。下一步我区将围绕“一核”“两区”“四中心”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制度改革,打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政府高效协同建设,以及搭建数字应用场景,打造数字化高质量发展宽城模式,助力宽城全面振兴全方位发展。
承办人:蒋洪伟 电话:89991501
宽城区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2022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