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高 兴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宽城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交大会,请予审议。
一、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区政府认真实施“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打造长春北部现代中心区”发展战略,团结和带领全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工作成果。
1.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64.5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0.5%,比上年增长17.8%;全口径财政收入预计完成14亿元,完成 年初计划的189.7%,比上年决算增长3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0.5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15%,比上年增长55.1%,其中工业项目投资预计完成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6%。招商引资实现合同资金335亿元,其中已到位资金95亿元,引进外资2550万美元,分别完成年初计划的121.8%和102%,比上年分别增长70.3%和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预计实现13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104%,比上年增长21.5%。
2.项目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今年是“项目建设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区政府在项目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按行业、类别、投资额建立和完善项目数据库;二是开展“项目建设攻坚战”活动,明确引进项目和落位项目数量;三是重大项目实施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跟踪督促项目实施;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和督查制度。今年,全区共有各类项目189个,预计总投资36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62亿元,今年预计完成投资25.8亿元;新开工项目59个,计划总投资85.7亿元,今年预计完成投资54.7亿元;签约及在谈项目100个,计划总投资215.3亿元。年底前可竣工项目32个,全年预计完成投资27.4亿元。项目建设突出特点是涉及的领域多、行业广,数量较上年有大幅度提升,比上年增加72个,其中工业项目比上年增加33个。
3.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保障招商经费,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是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显著特点。全区抽调40名区中层领导和后备干部组成13个工作组,到发达地区进行叩门招商。区级领导带队组织参加各种商贸洽谈活动,对重点项目进行包保跟踪,成功引进了通钢白钢基地、台湾工业园、上海工业园等质量好、拉动力强的项目。到年末,引进项目达23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55个。
4.固定资产投资步伐加快。全区通过采取周例会、月通报的方式,加强调度;强化组织,将全区所有符合上报条件的由个人、民营及国有企业投资的项目纳入统计范围,出现如长春客车厂客车修理、中钢炭素、北郊污水处理升级改造等投资规模大的项目。加强服务,指导规范化运作;加强监督,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奖惩机制。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步伐明显加快,投资比上年增长55.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的投资比重达45.9%,比上年增长13.6个百分点。
5.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有新变化。占地20公顷长春“宏大养兰”基地一期已启动,完成了基地内“六纵一横”道路的初步修整,四大类窖型、126栋花窖全部开建,年末基本竣工;占地30公顷温室蔬菜生产项目规划建设200栋温室群,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和路面铺设;新改建乡村公路32.4公里,完成绿化面积32.9公顷;完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综合土方10万方,新开发菜田2500公顷;新建夜校5所;社会主义新农村省级试点村—上台新村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970户村民搬进新居;兰家镇广宁村、邱家村及奋进乡隆西村、凯旋街道奋进村的新农村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76元,比上年增加576元。
6.社会事业发生较大变化。为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区政府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全区新建城市道路总里程39公里,总面积120万平方米。行政中心区“两纵四横”道路建设,除北人民大街局部结点尚需打通外,其余全部竣工;三、四环之间的“三纵两横”路网建设,凯旋路北延工程除长春市粮食中心库没有拆迁外,其余年内全线贯通;配合市里完成了长农出口改造工程、启动了北十条明沟改造工程。区机关新办公楼交付使用,中心公园全面对外开放,公园内配套的图书馆、群众艺术馆主体封顶,增添了公园的文化气氛;养正高中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儿童福利院项目年内完成主体施工;高品质商住小区证大“光明城”开盘销售火爆;72中学新建工程已经开工;重点医院建设项目已完成选址。“北湖”项目完成了总体规划、立项、可研论证、环评批复和水土保持方案,以BT形式确定了项目的投资主体。
7.民生工程落到实处。参与宽城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开发单位有22家,2007年底完成拆迁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年底回迁住房竣工面积可达51万平方米,回迁居民6833户;有95449人参加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100%;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动态管理,纳入城镇低保对象1189户2472人,纳入农村低保768户1687人;发放大病、重病救助金23.1万元;为20户特困户翻建房屋60间,发放各类抚恤、优抚金33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0440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532人,劳务输出11597人;为乡镇文化站建设申请扶持资金列入明年计划;向国家申请规范化养殖小区扶持资金;完成了对奋进乡、兰家镇农村泥草房的摸底调查, 5年改造912户泥草房方案已经完成,从明年开始逐步实施。
8.工业物流园区承载能力增强。长江路经济开发区加大了工业物流园区建设投入,共投资6.8亿元,为企业入驻园区创造有利条件。其中,投资3.8亿元,启动了“一纵三横”总长18.4公里的路网,年底基本贯通;投资1.32亿元的水、电、暖、通讯等配套设施基本完成;投资1.8亿元,启动18.8公顷标准化厂房建设基地,年末可完成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且在建的标准化厂房已销售一空。今年争取到可利用土地指标达到350公顷。到年末预计落位工业物流园区项目46个,其中:工业园区起步区项目36个,开工项目26个,预计总投资11亿元,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10个,计划投资3亿元;落位物流园区起步区内项目6个,开工项目3个,预计总投资2.3亿元,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3个,计划总投资3.7亿元。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4个。
9.投资环境显著改善。长江路经济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基本完成,为企业入驻搭建了平台;享受省级开发区及省“十强镇”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入驻提供了政策平台。除图书馆、群众艺术馆、高品质住宅区外新的行政中心区配套的路网、政府办公楼、养正高中、公园都已竣工,行政中心区已初具模样,带动了北部地价的攀升和人气的兴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为推动新宽城开发建设,区政府委托长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国内外知名设计单位共同编制覆盖全区包括铁北改造、铁南提升、产业园区及“北湖”开发等四个区域的发展规划,已完成初步成果,为未来宽城描绘出发展的远景。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产业支撑能力弱,产业关联度低;多数项目投资规模小、拉动力弱;城市建设欠账较多,配套设施滞后,影响项目落位。这些问题要在明年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08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安排
经过两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为宽城区下一步经济崛起、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2008年将是收获之年,我们不但要充满信心,而且要超前谋划,统筹安排。具体的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宽城”的奋斗目标,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围绕财政税收、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三项重点工作,强化措施,克难攻坚,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
200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0亿元,比上年预算增长35.5%,力争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亿元,比上年计划增长50%,比上年实际增长30.4%,其中工业投资48亿元,比上年计划增长33.3%,比上年实际增长29.7%;引进内资、外资总量分别达到115亿元和330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计划增长47.4%和32%,比上年实际增长25%和29.4%;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实现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6020元,比上年增加644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11‰。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1.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区位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和招商引资方向,突出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在省内外特别是发达地区广泛宣传我区产业定位、园区规划、政策平台和资源优势,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把省内外消费群体和更多的投资主体吸引到宽城,提升项目建设的“软实力”。二是坚持走出去,加强与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沟通和联系,密切友好关系,建立招商引资基地,形成招商引资网络节点,实行蹲点、叩门招商。三是对质量高、产业优,具有拉动力的大项目实施区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密切跟踪,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促进项目落位。
2.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对在谈、意向性项目抓跟踪,尤其是规模大、质量好的重点工业项目要跟得紧、服务到位,保证项目的顺利落位。二是对落位项目抓开工。协调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帮助企业办理前期手续,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三是对开工项目抓服务、抓进度。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保证项目的形象进度。四是继续实施项目包保责任制度,完善项目建设工作责任制及奖惩机制,对项目责任单位和包保单位明确责任和时限,把督查与考核结合起来。五是积极推进台湾工业园、热电一厂、汽车改装、格林汽车、通钢白钢基地、天汉精密铸造、雨润肉类深加工和果品批发市场、省生产资料市场、木材市场等大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落位。六是以园区为载体,力争引进2个10亿元、10个1亿元以上项目,完成3平方公里项目摆放和落位。
3.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步伐,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继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街、乡(镇)等方方面面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定期进行项目统计和项目调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和运作情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多渠道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点引进工业项目、三产项目,增加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储备。
4.完善工业物流园区功能,为项目建设搭建平台。园区是项目建设的载体和平台。要在今年投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8平方公里内路网配套任务,新建道路总里程22公里,园区内路网配套30公里;同时完善水、电、热、气等配套设施,使整个园区全部达到“七通一平”;争取和落实建设用地指标,解决好一个大项目用地与几个征地农民分别谈的局面,整合土地资源,实现区域土地收储;明确园区的功能分区及产业定位;在园区内建立研发中心、信息咨询等配套机构,提高园区自身服务功能。
5.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农村搞好村屯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相关扶持资金,改善农民居住及生活条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围绕“君子兰”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以“养兰”为龙头的养植业;依托现有的农业产业园,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基地面积;利用国家畜牧生产扶持政策和补助资金大力发展养殖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养殖户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
6.壮大工业经济实力,提高二产业的支撑能力。一是通过不断地引进项目,促进产业聚集及产品的多样化,提高企业间的关联度,实现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二是加速生产要素的整合,利用铁北地区的现有资源,通过联合、改制、重组,使老企业重获生机,进一步推进城区内企业“退二进园”,重点关注有影响力的企业,如一热电、材料试验厂、模具厂等,力争签约的30户企业落位园区。三是利用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四是要把培育规模企业和引进大的工业项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五是园区内的建设项目,要尽量缩短建设期,促其尽快达产达效。六是抓住房地产开发有利的形势,大力发展建筑业。
7.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巩固三产业的优势地位。利用历史保护街区改造的契机,对已形成的商贸圈进行改造,提升商贸企业经营规模和档次,发挥站前商贸圈“品牌”优势,增加辐射力。高标准规划,尽快启动北站精品商贸城的建设。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为光复路搬迁、果品市场进驻提供发展空间。依托北部开发建设,打造城市综合体,建设庆丰路商业一条街。拓宽服务业领域,培育新型信息咨询、公益事业、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8.关注民生工程,努力构建和谐宽城。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做好回迁居民的安置工作;全力推进乡镇农村泥草房改造安居工程,让百姓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加快区域路网建设,构建合理、畅通的交通网络;推进北部新城的绿化、亮化工作,增加绿植量,安置路灯,打造舒适、优美的北部人居环境;完善社会公益事业,加快七十二中、长春市中医院、体育馆等项目的建设步伐;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民生工程项目,监控好相关扶持资金的使用。
各位代表,2008年是我区实施“改造大铁北,建设新宽城,打造长春北部现代中心区”战略具规模的一年,也是实现我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应该说,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决心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本着又好又快和经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原则,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为全面完成2008年工作任务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