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编号:2017D001
提 案 人:黄品嘉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后、讲师
提案内容:
2016年3月,吉林省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至此我省开始启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根据省卫生计生委数据库信息,吉林省符合“全面两孩”政策且现有一孩育龄妇女317.84万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其中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109.44万人,符合“全面两孩”的208.40万人。据测算,“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2016年长春市新生儿分娩数将会达到4万余人,比往年正常年份增加20%左右。也就是说,未来1~2年内,学前教育即将遭遇新需求的叠加压力,学前教育资源必然更紧张,压力将更大,对教育公共服务提出了挑战。
一、当前“全面二孩”政策所面临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
在我国,由于起点低、底子薄,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学龄人口增长引发的教育需求会呈现逐步向上滚动的趋势,不同教育阶段的需求存在一定时间差。在“全面二孩”政策启动之初,如何满足新增的学前教育需求,这一问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特别是面对当前学前资源相对短缺、公办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的现实,做好学前教育的提前布局和相关准备,是一项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
1、学前教育资源必然更紧张,压力将更大。据预测,我国每年将新增300万名学前儿童,按照现有学制3年内会新增900万名入园儿童。人口的刚性增加对教育公共服务挑战很大,首当其冲的是学前教育,1~2年内即将遭遇新需求的叠加压力!随着逐渐增多的二孩到入学年龄,若师资力量无法及时得到补充和强化,同时再加上一些有二孩需求的教师职工的‘产假式’缺员,这将会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育质量。
2、幼儿就学需求的大量增加,“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将更加突出。公立幼儿园入学难,私立幼儿园收费高,有的幼儿园收费甚至超过了一些私立高中和大学的收费标准,且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得不到保证。据教育部最新统计,至2014年底,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0.5%,有近1/3的儿童无法接受学前教育;在农村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遍在50%以下,不少贫困县甚至仅30%~40%。同时,还有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困难家庭儿童和残疾儿童等,他们中的大部分因经济困难、资源短缺而处于“入园难”困境。
二、应对“全面二孩”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宽城区政府一直以来致力于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自主办学”提升内动力。落实“全面二孩”政策,离不开教育的支撑。教育面临的挑战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拓展社区幼儿教育体系,推广“普惠”幼儿园
社区学前教育作为社区生活的有机组成,以区域性公益事业的角色,将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所谓社区学前教育是指“社区内为儿童或全体居民设置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活动,是一种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社会教育。”由于它面向的群体多集中于社区内,可以实现学龄前教育、社会发展和社区生活的多重互动。首先,充分利用和改善原有社区内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增强教育师资力量,由社区统一进行管理和规范,既要提高社区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又要保证幼儿园教学环境和周边居民活动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安全性,使家长们不用再舍近求远的选择其他公立或私立幼儿园。其次,征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减轻儿童入学经济压力。以社区为主导,向社会中的企事业、各种基金会进行社会筹资,以减轻社区幼儿园的运行和维护成本,进而降低入园费用,为社区家庭带来实质性的优惠措施。再次,建立灵活开放的办园体制,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除了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公办园,特别是利用公共财政大力推动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同时还要利用好已有存量,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的发展;突破传统思维,以政策、财税优惠、师资建设、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帮助和支持民办园的发展,并引导与支持其更多选择举办普惠性民办园,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支持多类型混合制园的发展
(二)提升公办园实力,完善民办园管理体制
一是要加大公办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实现提质增容。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保守估计新生人口按照每年150万的数量增加,按照比例吉林省长春市每年将会增长4万名新生人口,那么就意味着从2017年以后,长春市每年都会增长4万名从学前教育开始的适龄儿童。目前长春市学前教育阶段已配置3000余个班级(以每班30人为计),目前尚缺1300多个班级;小学阶段需配置班级约8000个(以每班40人为计),目前缺口达到1000多个班级,而随着人口的不断上涨,这样的资源不足也将成为教育的常态。因此,财政大幅的教育资金投入是势在必行的,这也是“穷什么都不能穷教育”的根本所在。同时,要增加师范类学院或者增收师范类招生人数,并且重点解决教育人员的准入和编制扩容机制,保障师资力量投入的合理配置。二是要鼓励民办园,设立监管部门。政府应该鼓励高水平的民办园,分流有需要的一批生源,为公共教育事业适当减压。鼓励更多民办幼儿园参与竞争,建立灵活开放的办园体制。以政策、财税优惠、师资建设、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帮助和支持民办园的发展,并引导与支持其更多选择举办普惠性民办园。同时,教育部门应重视审批和监管环节,在简化政策同时,也要确保在办学水平能够有所保障,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使民办园有更加明确的办学标准、收费标准、用人标准以及招生标准 ,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健康发展的保障。
(三)加强培训宣传,注重家庭教育
除了学校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对孩子婴幼儿时期的人格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也为孩子将来能够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政府或相关机构应定期组织幼儿教育学习与亲子交流等活动,让家长们知道如何正确,更好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以家庭为本,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密切培育和推进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国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谐、促进家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