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今天是: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访二十大代表吴亚琴

【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建引领“强治理” 老旧小区“迎蝶变”

时间:2023-11-13 09:35来源:团山街道
【字体: 打印

  长山花园社区辖区面积0.73平方公里,共有居民3100余户。曾经的长山花园社区人口结构呈现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口多、残疾困难群体多、孤老孤儿多、两劳释解多,有稳定收入的少、外部资源少的“六多两少”特点,为了改变原始面貌,社区党委坚持“居民就是我亲人”的服务理念,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始终,探索实践“六治融合”模式,使长山花园社区由一个“老旧散、脏乱差”的弃管小区转型蝶变为“花园式典范小区”。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山花园社区视察,对社区党建工作及社区治理方式方法给予高度肯定。
  强化政治引领,让党员参与活动中增强荣誉感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2003年初,社区党委开辟省市先河,一次性接收企业退休回归社区党员194名,壮大了社区的党员队伍。社区党委从建立楼宇党组织入手,将辖区党员划分成10个楼栋网格党支部,构建起了“社区党委-楼宇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家庭户”的四级组织架构,并在所有党员的家门口都张贴党员标志牌,实现了“楼宇有组织,楼栋有支部,处处有党员”的局面。二是强化理论武装。社区党委从2003年开始,将每月15日定为“党员学习日”,雷打不动,对那些白天不在家、休息日不固定的党员,通过党建微信群和QQ群等方式,定期推送“微信息”,并常年为党员免费订阅《长春日报》,保证了党员随时学、经常学。为丰富学习内容,定期邀请老党员、非公党员、大党委兼职委员走上讲台,分享不忘初心的入党故事,传授党的发展历程和正能量。三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组建法律援助、家教服务、家电维修等14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以党员为主体,退休的老党员们也在这里找到了彰显一技之长、发挥余热的用武之地。在每个楼宇党支部组建“红袖标志愿者巡逻队”,党支部书记率先带头,每天早6点至晚6点,对社区进行巡逻,为居民营造平安的居住环境。目前社区注册的志愿者800多人,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难题1000余件。
  优化服务功能,让居民在幸福生活中获得认同感
  一是升级服务阵地。2012年,社区建成了1800平方米标准化服务中心,设立了幼儿早教、课后托管、老年棋牌等多个功能室,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服务需求。通过举办老年大学、科普讲座、艺术团大型演出、国家级室内音乐会、党课学习等,充分发挥活动阵地功能。二是整合服务资源。社区党委实行“三社联动”,为居民在“养老、育小、助学”等诸多方面带来服务、实惠。在养老方面,注册成立康乐之家老年服务中心,为老人们开展送理发、送配餐、送医药等“十送服务”;在全市率先启动了“12349”养老便民服务模式,探索开展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在育小方面,与社会组织合作,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区早教基地”,创建“蒲公英少年之家”,解决了辖区家长幼儿教育、课后托管的难题。在助学方面,联系爱心企业及知名人士累计为100余名特困学生捐资80余万元,其中70名学生已成功读完大学走向社会。三是活化服务方式。过去,小区供暖差,三九天居民家里只有七八摄氏度,经常停水停电,居民怨声载道,矛盾积累很多。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党委及时召开党员大会和居民代表大会,连续3次弹劾物业,成立“居民事务志愿服务站”,组织居民自主管理物业,将物业服务费定在每平方米3毛钱,收缴率达到百分之百,一直到现在,不曾涨价,小区管理得井井有条。2013年社区党委和服务站多次协调燃气公司,为小区解决了燃气问题,同时把清掏下水井做成一项工程,进行招标,签订了十年的清掏合同,从根本上解决了清掏问题。通过一件件实事,居民心情好了,心气顺了,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明显增强。
  创新体制机制,让党组织在破解难题中提升组织力
  一是实行社区“1+1”大党委制。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党建管理模式,将辖区内外的十几家企业事业单位纳入社区大党委,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共治、互惠双赢。北京联慈健康扶贫基金会协调长春市新华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次性为社区18名贫困学生资助3.9万元助学款,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高度赞誉。二是创新志愿服务积分制。率先开展“红马甲”志愿服务,本着“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工作理念,将参与志愿服务的次数、时长和为社区建设中所做的贡献等折合成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报刊或公益服务,形成了“奉献—回报—奉献”的健康良性发展模式,使“红马甲”党建服务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三是遵循民主议事协商制。探索实施以社区党委为核心,以居民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和居民代表审议、公告决议为步骤的“四步议事工作法”。其中,“有事好商量”的经验做法写进了十九大报告。2016年,社区党委多方努力申请到市公用局200余万元地下管网改造资金,通过“四步议事工作法”确定由“红马甲”党员志愿服务队全程参与工程监督,有效保证了建设质量,被居民称为“管用50年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