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访二十大代表吴亚琴

【央广网客户端】长春:民意如歌 城市和鸣 绘就幸福新图景

时间:2024-12-20 09:25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字体: 打印

  一座城市的温暖,不仅仅体现在车流不息、繁华热闹的景象中,更在于百姓的每一个愿望都能得以实现,每一份诉求都能得到回应的那份安稳与满足……踏入长春,便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温暖”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基层治理 从“心”出发
  “以前小区可脏啦,没有柏油马路,一下雨道路就非常泥泞,出门回来满裤腿子的泥。”作为在长山花园居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居民,退休在家的孔令媛对小区过去的景象记忆犹新。
  近年来,在社区的不断努力与治理下,小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的社区大变样,楼房被重新粉刷,小区马路也规划了停车位,一切看起来都非常规整、干净。”孔令媛望着焕然一新的楼房外墙与整洁有序的社区环境向记者介绍道。
孔令媛带着记者参观小区(央广网记者 舒震 摄)
  在孔令媛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社区里的金融服务站,站内摆放着三台存取款一体机,旁边还设有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供银行工作人员使用。
  这看似简单而细微的便民“小服务”,为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大便利。
  “以前我取退休金需要前往两公里外的吉林银行取款,现在只需下楼就可以取款,还不用排队,太方便了。”据孔令媛介绍,由于社区内老年人众多,占比超过半数,且部分老人行动不便,为方便他们领取退休金,社区积极与吉林银行沟通并进行合作,在小区内设立了金融服务站。
  此外,社区在服务中心附近引进了卫生所,使老人们在有就医需要时能迅速得到诊治。卫生所还定期为老人们检测血脂、血压等健康指标,为他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社区为居民设立了金融服务站(央广网记者 舒震 摄)
  正是这些贴心的服务和改变,让小区居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而作为长山花园社区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小区自治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起小区的“热心肠”,孔令媛的眼中闪烁着光芒,毫不犹豫地表示:“那一定是赵兴福。”
  走进赵兴福的家中,两室一厅的布局虽不宽敞,但家中物品摆放得井井有条,铝合金窗户被擦得闪闪发亮,窗台和地板更是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我们小区的楼房因为建造年代较早,原来的木质窗户不仅破旧,而且保暖性能很差。多亏了社区和居民们共同努力,一起把所有的窗户都换成了现在这种铝合金窗。”居民赵兴福感慨道。
  聊起退休后的生活,赵兴福表示自己其实比以前更忙了,“5楼的下水道堵了,我整整一上午都在他家帮忙疏通。”
  在小区里,无论哪家有困难,都会向赵兴福求助。提及邻里们对他的认可和信任,赵兴福的脸上尽是满足和自豪。“社区工作人员人数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说到底,还是需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社区出力,每个人都要有主人翁精神。”
赵兴福与社区工作人员交谈(央广网记者 舒震 摄)
  多年来,长山花园社区践行居民自治,采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四步议事工作法”,即由社区党委提出提议,社区“两委”进行商议,党员与居民代表审议,最后社区公示决议。针对小区供暖不佳等物业服务短板,社区组织居民连续三次撤换物业,并成立了“居民事务志愿服务站”,实现物业的自主管理。
社区改造征询群众意见(央广网记者 舒震 摄)
  长山花园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吴亚琴告诉记者说,“提供最好的服务、畅通群众的诉求通道、让老百姓的诉求能够得到解决,这些就是最好的基层治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基层治理工作的真谛。
  近年来,社区积极推行“12349养老便民服务”项目,成立专职养老服务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理发、洗澡等“十送”服务。同时,社区为确保全天候响应群众需求,成立了12个特色志愿服务队,涵盖法律援助、家教服务、家电维修等多个领域,注册志愿者人数超800人,累计帮助群众解决日常生活难题1000余件。通过“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设立“巡回法庭”、“妇女维权直通车”等机构,社区成功调解民事纠纷500多例,纠纷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9%,并因此实现了零犯罪、零家暴、零吸毒、零辍学等“九零”目标。
  生态宜居 向“新”蝶变
  城市宜居,环境治理至关重要。
  “2004年的这里只有浅浅的一汪水儿,能看见水的地方基本是垃圾水。那时候不要说在这里的河边买房子,人们对这条河都是避之唯恐不及。”市民施立学说。
  施立学口中的这条河就是伊通河。
  对于当时伊通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施立学记忆犹新,“2004年,作为长春的母亲河伊通河两岸臭气熏天,路过的车辆、人员都得捂鼻子过去。再看上游,非常脏。”
  2005年,在吉林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时任民进吉林省政协委员的施立学,针对伊通河治理问题就做了一项名为《抢救伊通河,振兴吉林经济》的提案。
2023年6月,吉林省第一届全国龙舟邀请赛在伊通河开赛(央广网记者 舒震 摄)
  作为一名老长春人,施立学对伊通河,有着旁人体会不到的情愫,他觉得自己没有袖手旁观的资格。
  施立学说,他曾经在伊通河下游的小城子拜访过一个农户,了解到那里稻田用的就是伊通河的水,因为水里什么埋汰东西都有,所以不用上化肥。但是稻子在往田地里下的时候,水里的污染物导致农民的手、脚都烂了。
  “而且磨出来的大米有股捂巴味儿。”
  于是,施立学上路了,带着一份独属于读书人的严谨和执拗。他要用自己最朴实甚至最笨拙的办法,把伊通河了解个通通透透;他要用自己的双脚,给伊通河蹚出一条结结实实的生路。
  在施立学的提案里,通篇围绕着一个字,那就是“救”。
  为了救得彻底,救得不留遗憾,施立学提出了“全流域治理”的观点。
如今的伊通河已然成为候鸟栖息地(央广网发 长春发布供图)
  所谓“全流域治理”,就是要打破区域限制,统一规划,统一指挥,从伊通河的发源地青顶山开始,经过长春,一直往下治,治理到伊通河在靠山的红土崖子进入松花江。
  对此,吉林省水利厅、吉林省林业厅相继作出加强用水管理和伊通河排污管理,减少伊通河两岸各行业的用水、增加生态环境用水,退耕还林改善伊通河源头环境等承诺。
  最终,长春市将伊通河治理列入了“十一五”生态建设总体规划,并且决定继续实施伊通河调研二期工程,并投入巨资,计划在伊通河畔建成五区三十二园三百九十六处景观……
改造好的伊通河环境优美(央广网发 长春发布供图)
  经过多年的改造,伊通河已焕发新生,新修的沿河甬路整洁干净,树木和青草一片葱绿,河堤下近水旁的大石头上,三五成群的老人热烈地讨论着什么话题。
  如今,当施立学再次来到伊通河畔,看着这些人,不无感慨:“经过这些年的治理。这里的生态环境变好了,人的素质提高了,什么果皮纸屑啥的,也不再乱往河里扔了,都主动送到垃圾箱里。”
  时至今日,伊通河畔“生态”面貌初显,来这里游玩的人们越来越多。伊通河沿岸,已然成为长春市最宜居的地块之一。
  夜间经济 欣欣向荣
  城市的“烟火气”,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里,人们可以放下工作的疲惫,享受片刻的惬意与舒适。
  桂林路作为长春的热门打卡点,每当夜幕降临,便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市民与游客。街道两旁,商铺密集,从风味小吃到文艺小店,再到大型购物中心,各式新颖潮流的商品与美食应有尽有。无论寒暑,这里总是人头攒动,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以前可不是这样儿的。”梁雪峰在这里经营着一家冰淇淋店,这间小小的店铺见证了桂林路30年的变化。“说实话,以前这条路真是脏乱不堪,路边满是卖海鲜、活鸡的摊位,夏天臭水横流,冬天则冰层满地。”
梁雪峰和他的店铺(央广网记者 刘雨晴 摄)
  如今漫步于此,只见街道整洁,店铺井然,人车各行其道,步道旁还增设了栏杆。“那边曾有一根电线杆,既挡店铺又碍行人,政府协调后将其移除,线路也埋入地下,这一下问题就解决了。”谈及周边的变化,梁雪峰滔滔不绝。
改造后的步道已十分宽敞(央广网记者 刘雨晴 摄)
  “以前我哪认得街道和社区的人,但现在网格员常来店里检查安全,夏夜人潮涌动时,街道书记与主管城建的主任更是日日巡逻,就连城管的工作人员也主动引导摊贩至指定区域……”字字句句间,桂林路建设与治理的成效,商户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桂林胡同美食街(央广网发 朝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的桂林商圈以桂林胡同美食街为核心,汇聚了三千余个如梁雪峰般的个体业户。如何贴近商户、服务商户,成了街道与社区的重中之重。
  “我们在日常走访的时候会格外关注正在装修的新店,看看商家的各类手续和证件是否办齐,各种流程规范是否了解,及时地提供帮助,这样可以帮助店主熟悉环境,规范经营。”西康路东社区书记王晶晶是地道的长春人,对桂林胡同美食街有着很深的感情。
  “我上学的时候桂林胡同是一条很小的马路,路边既停车又摆摊,穿梭在其中也比较拥挤,但是现在整个胡同宽达16米,很长很平整,而且非常有特色。”王晶晶说,社区与商户们的联系非常紧密,在社区人员的日常巡查之外,也会有热心商户发现问题反馈给社区,“比如冬天的时候由于天气寒冷,有的商铺会遇到下水道被冻住的问题,影响营业的同时也给楼上居民带来不便,我们收到消息后会第一时间去协调解决。”
桂林路与立信街交会处是街区的中心(央广网发 朝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繁华背后,是默默地守护。
  桂林路与立信街交会处,警务亭屹立。“旅游旺季的时候就有家长带孩子来的,结果小朋友找不到家长了,派驻在这的执法人员就以‘大喇叭’的形式广播,承担起了寻人寻物的功能。”王晶晶介绍道,步行街中还专门设置了武警执勤处,为的就是保障商圈内的安全与秩序。
路边卖保暖服饰的摊位(央广网记者 刘雨晴 摄)
  王晶晶说:“起初,摊贩们对我们颇有抵触,以为政府、社区禁止摆摊。但街区规划完善后,我们划定专区,诚邀他们入驻。如今,商户们主动配合的意识越来越强,文明有序规范经营,把自己的店铺打造得既安全,又卫生,更舒适。这便是桂林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秘方’。”
  近年来,桂林商圈历经三次改造,已形成八大特色商业区,成为长春时尚潮流地标。在2023年4月,长春市推动西桂林项目基本完成。项目涵盖口袋公园、互动设备、灯廊景观、彩绘墙、亮化工程、主题雕塑等,全面升级商圈环境。改造后的桂林商圈成为长春新型旅游精品线路,吸引年轻人打卡游玩,沉浸式体验长春魅力。
街区中新建成的冰雕景观(央广网发 朝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从长山花园社区的细致关怀到伊通河的华丽转身,再到桂林商圈的繁荣景象,无一不体现着城市对民意的尊重与回应。这里,有居民的欢笑与满足,有商户的期盼与收获,更有城市治理者的智慧与汗水。展望未来,长春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绘就出一幅和谐、温暖、充满活力的城市新画卷。
 
 
初审:田佳鑫 复审:费春华 终审: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