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词
30年来,她立足社区,敬业奉献、矢志不渝、一心为民、无怨无悔;30年来,她以坚定的信念、务实的作风、开拓的思维,撑起了社区一片蓝天,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吴亚琴:生于1960年,吉林长春社区干部学院名誉院长、长春市宽城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党委第一书记。2020年迎接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导调研。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全国妇联十三届执委。获评全国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小巷总理之星、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最美奋斗者等。
长山花园社区楼房区原是吉林省胜利零件厂的家属宿舍,当时正赶上国企改制时期,工厂的生存举步维艰,吴亚琴作为零件厂中层干部被下派到长山花园社区任职。小区环境差,人心涣散,加之物业不作为,矛盾一触即发。一天早上,居民常某慌慌张张地找到吴亚琴,“出大事了你管不管,有人把路给拦了。”原来物业公司和居民“闹掰了”,居民拒交水电费,物业则停水停电,300多居民不管不顾要讨个说法,于是将主路给拦了,一时之间交通堵塞严重。吴亚琴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晓之以理,并承诺一定将问题解决。事后有人说,要不是吴亚琴及时出面维持秩序,还不一定出多大事呢。在她的带动下,全体工作人员起早贪黑,成立“清欠临时管理小组”,仅用10天就收齐并结清拖欠的20多万元物业费,恢复供水供电,并解除了与物业公司的合同。后来她牵头成立了“居民事务志愿服务站”,大事小情都能通过服务站解决。居民的心气也顺了,从大家的眼神里,吴亚琴看到赞许和认可。陆续有退休的老党员找到吴亚琴,希望她能肩负起改变社区的重任,并承诺愿意和她一起将社区建设得更好,老党员刘虎清更是在临终前握着她的手说:“亚琴啊,你可不能有活思想,千万不能扔下这些父老乡亲不管呐!”面对父辈老党员的嘱托,面对父老乡亲的信任,她在心里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让社区有个家的样儿!
没有经费就捡瓶子、卖报纸;没有绿化就挖树苗、自己栽;没有路就捡砖头,自己铺。她吃苦耐劳,真抓实干,带领党员居民自制200多块预制板,亲自上楼做防水;更换防盗门和塑钢窗、安装声控灯;向社会公开招标解决下水清掏;协调燃气公司安装燃气;修建健身场、翻修道路……在她的带领下,硬是将一个路差、房破、屋漏的龙须沟建设成今天的幸福苑,只要居民有诉求,她就第一时间有响应,这一干就是30年。
吴亚琴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工作总思路,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工作首位,以政治引领为总抓手,从组织上、工作上、服务上、机制上对各类组织、党员、居民进行方向引领,依靠党员力量提升服务居民和社区治理水平。2002年,吴亚琴带领党支部一次性接收194名企业退休党员回归社区,开创了全国社区成规模接收企业回归党员的先河。她坚持将党建工作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打造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一楼栋党小组-党员家庭户的四级党建网络工作体系,实现横向到底、纵向到边,党组织全覆盖。通过党员认岗认责、每月15日党员集中理论学习、党内关爱制度、大党委制等系列实践,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提升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她总结了“1+6”服务居民经验,坚持把“双引领双服务”作为党员管理和服务的总抓手,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党员引领群众,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让党员冲锋在前、示范在前。在长山花园社区,无论大事小情都按“四议”步骤决策实施,即社区党委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和居民群众代表审议、社区公示决议,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居民广泛参与”的民主协商治理机制。

吴亚琴一直奉行着“居民就是我亲人”的服务理念,把社区当家,把居民当亲人。她常说:居民的事就是家事,我们就是多干点。对待老人她用真情,在社区养老服务上,她大胆创新了居家养老模式,创新家庭自助式、邻里互助式、功能输出式、外力援助式等多种服务方式,成立了“康乐之家老年服务中心”,建立了十分钟助老服务圈,面向社区老人开展以“送理发、送医药、送配餐、送洗澡、送欢乐、送心理疏导、送临终关怀”等内容的十送服务,她带头打造乐龄食堂,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让老年人吃得饱、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同时,根据居民生活习惯,每年秋季为居民储藏冬菜,开展定制式服务,根据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相应服务。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身份识别二维码,更好解决老人走失和发生意外问题,在养老服务创新过程中,逐步形成共享养老服务模式。80多岁的董兰芳无儿无女,吴亚琴无微不至地照顾。在老人有落叶归根的想法时,她亲自将老人送回山东老家,老人去世后她的亲属在给吴亚琴的信中说道:“你是她血缘最远的人,但你是她亲情最近的人,她最后的愿望是来世和你成为真母女”。此后吴亚琴还建立社区遗嘱库,为老人存放文字或录音遗嘱。至今,已经有236名老人向遗嘱库递交了遗嘱,老人们都说,由吴亚琴管我们“身后事”,大伙放心!
对待孩子她用真爱,针对辖区青少年成长和教育问题,她多方联动,建立“护苗工程”“未成年人七大保护”等帮扶机制,依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开展“双山互动”,通过家社校联动,开展手工缝纫、面点制作、课外拓展、修自行车等课程。在她的帮助下,孤儿小霞拆迁得到一套住房,顺利完成学业、步入社会;孤儿翰林姐弟顺利考入理想大学,她主动联系爱心企业和两代表一委员,进行困难学生长期结对包保,帮助社区400多名青少年健康成长,筹集100多万让76名学子完成学业,帮助青少年迈好学业第一步,这些孩子都亲切地唤她一声“吴妈妈”。
对待有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她用真心,她充分了解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本着“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联络并组织志愿者,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开办营销、面点、中医按摩、机械维修、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班,帮助他们重新拾起生活的信心,实现再就业。并且提供“项目帮参、场地帮选、资金帮筹、技术帮教、执照帮办、困难帮解”服务。通过手机网格群天天发布招工信息、月月有信息更新、年年都开招聘会,让有就业需求的居民不出家门就能获知信息,非常便捷、轻松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启动居民议事程序,开展“诚信借款”,灵活运用社区服务资金帮助居民创业。先后帮扶1000多人重新上岗、100多人当上了小老板,从全员失业实现了充分就业。

社区工作繁重琐碎,家长里短的纠纷都需要解决。2005年,一对夫妻因琐事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调解时,她阻挡醉酒的当事人用酒瓶子打向妻子时将手臂打伤,但她忍着疼痛坚持耐心调解,而这对夫妻也被她的真心打动,承认错误和好如初。面对各种矛盾纠纷,吴亚琴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总结,形成和面团法、釜底抽薪法、见缝插针法等“民事调解十二法”,成为调解居民矛盾纠纷的有力抓手,经她调解的案例达1000余起,调解成功率98%,吴亚琴也两次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她推行“五代”服务,居民有诉求时代理、政策有困惑时代访、家中有棘手事时代办、物业有问题时代管、弱势群体有难事时代解。有一名服刑人员小东的父亲去世,吴亚琴一边帮助料理后事,一边费尽周折多方协调,把他从监狱接回家中奔丧。小东深受感动,说:“我一定认真改造、争取减刑,出来再好好活一回!”他提前2年获释后,吴亚琴又担保为他筹措1万元作为创业资金,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社区志愿者。通过用心、用情、用爱服务,得到广大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很多老年人存款、立遗嘱、分家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吴亚琴。通过人民调解工作室、巡回法庭工作室、法律援助工作室、妇女维权直通车、百姓说事点、巾帼志愿服务团,形成三室一车一点一滴的社区普法维权链。她为有意愿的居民建立并完善居民社会关系信息档案,解决“开证明难”的现象;社区巡回法庭解决孤老马庆生的财产分配案,填补当年国家继承法案例空白,在民法典修改中列入其中。她带领全体党员居民努力学法、懂法、用法、守法、不违法。使长山花园社区连续十二年实现零上访、零犯罪、零吸毒、零辍学、零家暴、零诈骗、零矛盾升级、零治安案件、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九零”社区。
吴亚琴不但把长山花园社区治理得井井有条,她还惠及社区周边乃至吉林省、长春市。在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吴亚琴工作站,开展导师制培训,开班125期,培训来自白山、农安、九台、双阳等地学员近3万人;在长春市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丽人学堂,帮助300多名妇女上岗再就业;开设早教课堂,让城乡结合部的年轻父母受益,截至目前受益3000多人次;打造社区“六大基地”,接待摩尔多瓦、乌干达、日本以及香港、浙江、天津、河南等国内外、省内外参观、学习、交流十万余人次。通过开展“康乐老人快乐行”“乐享夕阳、定制式为老服务项目”等,满足居民的多样性需求,惠及宽城区59个社区15万老年人。
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以爱换爱,始终做居民的贴心人。三十年坚守,有多少日夜,就有多少道沟坎,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份真情。吴亚琴说:三十年前,居民选择了我做他们的当家人,三十年中,我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倾听居民群众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呼唤;带领党员居民努力拼搏,创造幸福,传递幸福,共享幸福。三十年后,我选择为他们的现代化美好生活而继续努力奋斗!
初审:田佳鑫 复审:费春华 终审: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