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装备产业基地——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纪实

时间:2019-12-11 09:42来源:长春日报
【字体: 打印

华大天石智能制造产业园效果图

泰盟机械制造智能化工厂效果图 (本组图片均由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提供)

  滚石上山、爬坡过坎,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处在负重前行、凤凰涅槃的关键节点。抢抓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经过7年多的建设,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现已成为长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力量,近3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实现20%以上的增速。当前,更承担着助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大力发展高端装备产业、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装备产业基地的重要使命。
  聚能——项目攻坚 聚合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集群
  11月29日,记者再次来到位于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的华大天石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现场,建筑工人正在打下最后几桩地基,“这意味着,明年开春不等解冻即可复工。”项目经理刘光涛说,“68天前举行开工仪式时,这里仅是一片空地,我们抢抓建设工期,8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化标准厂房现已封顶。”这些厂房建成后,将是国内轨道交通行业龙头企业的“长春主场”。
  记者从开发区规划图上看到,智能制造产业园与中车长客长春车辆公司整体搬迁项目距离仅5分钟车程。“目前,已签约入驻的15户企业中,有14户是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配套企业,他们的属地检修项目涉及动车全系检修领域,形成了较完善的动车检修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将极大提高动车检修效率,降低物流、人力、时间和经济成本。”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付德勇说,园区建成后,入驻企业将达百余家,企业预计实现年产值15亿元,税收1亿元。
  前不久,芬兰冰雪装备制造项目组专程考察,规划开辟土地1.05平方公里,有望在这里建设东北唯一的冰雪装备制造基地。
  梧高叶正茂,巢好凤自来。目前,开发区不仅是宽城区项目建设主战场之一,更已成为长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力量。开发区加快培育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紧紧围绕长客运维中心建设,按照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标准,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做好园区空间布局、产业配套、招商选商、平台搭建等工作,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扩大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集群效应。先后引进总部纳税企业110户,引进建设项目40多个,其中生产企业28家,年产值合计可实现40亿元。在总投资10亿元、占地38.8万平方米的轨道客车零配件产业园内,聚集了深圳万润、世久空调、泉兴轨道、常州今创、青岛威奥、南京康尼、北京昌博、一汽天奇、金沙数控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国内行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各具规模、纵横联系、互为支撑,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和集群效应。
  ——高新技术产业蓄势待发。2017年,开发区成功入围吉林中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一批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高新技术产业抢先落位入驻。总投资11亿元、占地32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是一家智能产业孵化基地,一期项目刚开工就有10余户企业签订了入驻协议。总投资25亿元、占地36万平方米的泰盟机械制造智能化工厂项目,达产后年产值30亿元,税收2.8亿元。总投资4亿元、占地8万平方米的长热新型管业生产基地项目,采用国内领先的高压发泡技术生产聚氨酯保温管、聚乙烯管等新型管材,投产后年产值3亿元,税收3000万元。总投资2.5亿元、占地5.5万平方米的信安智能自动化包装项目,引进台湾瓦楞纸板生产流水线和韩国、日本印刷包装联动线,年产值2亿元,税收1000万元。
  ——轨道交通主导产业带来辐射效应。2019年8月18日,市政府与中车集团正式签订协议,确定中车长客长春车辆公司整体搬迁到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中车长客高速动车检修运维基地建设随即启动,该基地总投资80亿元,占地1.25平方公里,2021年年底建成后,业务规模为每年检修动车组400余列、城轨车500余辆、铁路客车1000余辆,造修时速160公里动车800余辆,检修能力囊括了一至五级所有级修,可实现年产值150亿元以上,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值100亿元。
  新举——“零薪酬项目经理”精细化服务
  面对企业需求和发展需要,2019年,该开发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参与“零薪酬项目经理”兼职服务的人员和服务范围再扩大,涉及开发区办公室、国土规划局、建设局、征收办公室、税源办、环保办等10个部门、近40名工作人员。他们的重点工作是为企业办理手续、融资贷款、申请政策等;在服务标准上,做到“三员、三会”,即开发区工作人员是企业发展的引航员、服务员、护卫员,会为企业解读政策、会帮企业出谋划策、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政企联动,加快项目建设,共谋发展。
  为提供精细化服务保障,开发区常态落实“助企行动8项措施”,前置服务平台,为项目单位或企业代办工商税务、土地规划、备案立项等所有前期手续。靠前精准服务,当好企业发展的“领航员”,当好解决企业难题的“服务员”,当好排除企业干扰的“护卫员”,还专门聘请1名律师为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让入驻企业真切地感受到宾至如归。
  优势——“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经过7年多的建设发展,开发区的优势愈加显现。这里,交通要素密集、发展空间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优惠政策实在。
  周边交通路网与珲乌高速、绕城高速、西部快速路、四环快速路以及外埠的交通主动脉相连,是长春市交通资源最密集的区域。目前,开发区还有着充足的土地资源,完全具备项目落位、地产开发、商贸建设的承载能力。
  开发区已累计投入10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修道路19条共计30公里,铺设各类管线103公里,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水、电、气、暖、通讯等配套设施同步跟进。目前,已经启动规划总投资3.9亿元的甲七路延长线工程、总投资2.2亿元的DN800供水管线“引水工程”和66KV吉祥变电站工程,两年内基础设施将全面升级扩容。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配套功能齐全,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地产项目开发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已经建成的学府世家、春城北岸、蓝溪新城三个住宅小区,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万星地产、占地60万平方米的力旺地产正在抓紧建设。总投资5亿元、12年一贯制学校“长春市十一高建业校区”已签订落位协议。规划建设欧亚商城、商业网点、综合性医院、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将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入驻企业在享受国家、省、市、区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开发区又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台“政企优惠十二条”。
  展望——承载先进制造业尖峰区世界级职能
  当前,开发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提升。强化党的建设工作,把主题教育与当前稳经济、稳增长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巩固深化“专班抓项目”“万人助万企”“城市乱象集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四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不断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开发区将牢固树立“产业为王”思想,积极创造条件引进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项目,大力发掘集群产业效应,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宜工、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重点发展郊野公园、设施农业以及绿色农业,融入休闲娱乐、体育运动、温室种植、商务会议、疗养度假等多种功能,努力打造集观光、休闲、旅游、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的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将助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大力发展高端装备产业,加快构建西部产业走廊,建设世界级轨道客车产业基地,未来,承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尖峰区等更多世界级、国际化职能。(撰稿:李秀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