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政府网站!

一网搜 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要闻动态

让新时代涌现出更多“吴亚琴”

时间:2021-09-07 10:37来源:吉林日报
【字体: 打印

“我把居民当亲人,居民也把我当亲人。”吴亚琴说,“社区书记要以心交心。”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每天要面对这样那样的难题,但吴亚琴却能够从容面对。

对她来说,社区工作就是自己的事业,她的身体里充满了使不完的劲儿。

26年来,吴亚琴始终把居民放在心坎上,把居民的家事当成自己的家事,而在居民眼里,吴亚琴就是他们的家人。

社区经常举办一些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居民参与进来,在和谐愉快的氛围里,提升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

从烂泥湾到幸福苑,在吴亚琴的带领下,长山花园社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她对党有忠心、对工作有恒心、对群众有爱心,带领居民同心同德建设幸福社区;她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干就是20余年,在居民心里,她就是“自家人”……吴亚琴,一名普通的社区党委书记,26年如一日,模范履行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职责,倾情为社区居民奉献,温暖着社区百姓,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以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让长春市宽城区长山花园社区从昔日的“烂泥湾”变成了如今的“幸福家”。在众多社区工作者眼中,吴亚琴可敬可学,是时代楷模,更是身边的榜样……
  把社区工作当成事业来奋斗
  “要当好社区书记,就要把社区工作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来奋斗。”对于吴亚琴的采访,始于她的这句话。记者多次采访吴亚琴,但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职业和事业一字之差,意义却大有不同,如果把社区工作当做一份事业来追求的话,那就拥有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多年来,正是因为对这份事业的深情与热爱,吴亚琴才得以执着坚守,无悔付出。
  “我刚来的时候,这里完全没有一个好样子,家家户户门前都是泥土地,门口一个大土坡,出门需要爬过大土坡才能走上泥土路。”长山花园社区前身是吉林省胜利零件厂家属宿舍,盖完房子还没有完全竣工,大家就搬进来了,当时到处都是建筑留下的大土堆,根本没有路,出了门得上“山”,回家得先下沟,底下才是进户门,下雨天整个小区里都是黄泥,脚得裹着塑料袋走出烂泥洼。“当时宽城区给平房住户发红砖修补房间,我就去找领导要,经过多次沟通,终于要来了四大卡车红砖。但有了红砖还需要有人来修路,我又与工厂联系,工厂领导最终给员工放了两天假,就这样大家利用这点时间一点一点把门前的土都刨平了,最终铺上一条50厘米宽的砖头路。”回忆起这段岁月,吴亚琴感触颇深,“你别看路不宽,但我们居民终于不用踩泥了,也不用裹着塑料袋了。用土话来说,我们都乐开花了啊。”
  吴亚琴为人爽快热情,下过乡,做过工厂的仪表工、统计员、老师、计划生育工作者,她觉得自己既然来到了社区居委会,就要把这份工作做好,在岗位上就要作为,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
  “我有个梦想,就是打造花园式社区,别人笑我说你们那路没一条、花没一朵、树没一棵,怎么可能是花园,但我觉得有梦想就要向着它前行,只要不放弃,早晚有一天能实现。”吴亚琴一直筹划改善居民生活环境,那时社区没有钱,吴亚琴就带领党员一起卖雪糕、捡旧报纸、收集玻璃瓶子,攒钱买了277棵树苗,栽到了辖区主道上。他们还去人民大街捡人家淘汰不要的树和矮灌木,起早贪黑拉回来栽上,小心翼翼地照顾。有一年赶上长春70多天没下雨,眼看刚栽的树苗要枯死,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居民,打开自家水龙头哗哗放水,一盆盆地端着来浇树。“当时我非常感动,这就是民心、这就是民意,居民这样拥护你、相信你,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吴亚琴说,长山花园社区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接着一年干,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把改变社区面貌、让居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事业来奋斗,26年的提升才让一个社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无到有、从乱到治、从烂泥湾到幸福苑,不懈奋斗换来的是几代人的受益。现在的年轻人只有把社区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对待,才能扎根于社区。”
  长山花园社区的“幸福密码”
  社区是党在城市联系群众的最基层单位,社区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的“连心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服务站”,做好城市基层工作的“稳压器”。当好新形势下的社区书记,既是一项技术,又是一份责任;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门学问。在长山花园社区,居民的幸福洋溢在脸上,照耀进心里。曾经“最苦最难居民”成为“最幸福居民”的背后,是吴亚琴在26年社区工作中积淀下来的一套成熟的工作法。
  2007年1月,胜利零件厂宣告破产,企业职工变为社会人回归社区,一时间,长山社区的很多居民生计成了大问题,当时居民家庭矛盾重重,这些家庭矛盾、邻里矛盾成了社区“小巷总理”时时刻刻要面对的难题。“家家户户的分歧都是不同的,夫妻矛盾、婆媳不和、财产分割、房屋分配等矛盾多。那时候企业开不出工资,居民家里太穷,有楼上漏水的,楼下恨不得你多赔点钱让我过两天轻松日子,因为钱的问题打啊闹啊,层出不穷。”为了能找到调解居民矛盾的点,开展好工作,吴亚琴把辖区所有居民的信息都记录下来,不管是住楼房还是平房,她都能说出居民家里的具体情况。“我觉得这是社区工作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不好,就服务不好居民,社区工作者要对居民了如指掌,才能够按需服务,民有所需你有所应。”
  2003年,面对国企破产改制、大批企业党员组织关系无人接收的实际,吴亚琴在长春市率先一次性将194名企业退休老党员全部“接回家”。为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作用,她以楼栋为单位组建基层党支部,在所有党员家门口挂上“党员之家”的牌子,让党员明心志、亮身份,每月15日雷打不动地组织党员学习,每年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带动党员从事志愿服务,使每名党员都纳入了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
  为当好社区这个家,她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群众需求、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党建新方法,总结了“1+6”服务群众经验,坚持把“双引领双服务”作为党员管理和服务的总抓手,让党组织引领党员、党员引领群众,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让党员冲锋在前、示范在前。她坚持社区大事小情都按“四议”步骤决策实施,即社区党组织提议、社区“两委”商议、党员和群众代表审议、社区公示决议,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委会主办、居民广泛参与”的民主协商治理机制。在弃管小区治理中,她代表居民意愿,先后解聘了侵害居民利益的3个物业公司,党组织牵头引进社会组织,选举成立了社区自治管理委员会,构成了党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居民自主管理。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吴亚琴却在家长里短的小事中,总结出了“民事调解十二法”,调解民事案例500多件,防止民转刑案件20多起,解决群体性纠纷10余起。现如今,吴亚琴正在总结自己多年的调解工作,希望把调解居民矛盾的经验和案例记录下来,留给后面的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的人民调解工作出一份力。
  长山花园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面积0.73平方公里,共有居民3100户、近7000口人。社区由1片楼房区和3片平房区组成。人口结构呈现“四多一少”现象,即下岗失业人员多,流动人口多,老年人多,残疾、困难群体多,有稳定收入的少。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党委探索实施党建领治、居民自治、服务善治、平安法治、文化德治、社会共治“六治”融合模式,已经成为了长春城市社区科学治理经验。
  “第一书记”的任务书
  为了加强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成效,长春市宽城区在长山花园社区设立了专职第一书记,目的是以老带新,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带领年轻的两委班子提升为民办事服务效率,从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吴亚琴笑着说:“今年我身上又多了新担子。”
  “作为专职第一书记,我的责任和义务就不仅是长山花园社区了。要做好这件事,靠我一个人是不够的,还需要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所以,今年我还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社区的年轻人交流,争取相互支持、相互了解,共同前进。”
  “今年的首要任务就是发挥吴亚琴工作站的实际效应。”吴亚琴说,工作站虽然是一个社会组织,但是今年准备要扩大工作范围和力度,“我们建立了开展四类培训、六个基地、三支队伍的工作站服务体系,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工作站内涵。”据了解,2015年吴亚琴工作站成立后,依托工作站“请进来”“走出去”,先后接待来自国外的摩尔多瓦、乌干达、日本和国内的港澳、江浙、四川、山西、天津、湖北等地交流学习达10万余人次。下一步,长山花园社区将依托吴亚琴工作站,不断完善基地建设,把准定位,探索接地气、实用性强的教学示范方式方法,将社区治理有效经验传递、分享、交流。
  “长山花园社区六治融合工作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后,我觉得既是一份荣幸,也是一份责任。尤其今年,长春市宽城区成立了社区工作者导师团,由我担任团长,联合有丰富经验的优秀社区书记共同为宽城区59个社区的工作者进行经验传授、方法点拨、实地教学等,争取让六治融合工作法在整个宽城区遍地开花。”
  “作为‘90后’的一位社区书记,我接了‘时代楷模’吴亚琴书记的班,压力很大。但我坚信,只要把居民当亲人,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服务上去了,居民就能认可我。”长山花园社区新任党委书记韩丽萍告诉记者,从一开始大家一进社区大厅就问吴书记在不在,到现如今问小韩书记在不在,这就是对她身份和工作的认可与转变。对韩丽萍来说,她接的不仅是一个职务,更是接一盘棋,为人民服务的大旗,接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还有为民服务的心,以及优秀的工作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融入一些新思想、新方法来更好地为居民服务,让我们的居民在新时代享受幸福生活。”
  好社区是涵养幸福生活的温暖港湾,好书记是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在长春市,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走街串巷的贴心人“小巷总理”谭竹青,到带领社区党员群众共建和谐幸福社区的最美奋斗者吴亚琴,时代大潮里,涌现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社区书记代表。进入新时代,在这些优秀社区书记的示范引领下,后来人学有榜样、干有标杆,更多的优秀社区书记不断涌现。(本报记者 吴茗 马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