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一头连着劳动者就业与生活的小家,一头连着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宽城区人社局主动作为、积极探索,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创建“三微”治理体系,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样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织密基层网络 实现“微触角”预警前置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需要坚实的基层矛盾化解工作体系,宽城区人社局不断延展线下预警触角,目前,全区共有1464户企事业单位成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成街道(镇)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1个、社区劳动关系协调小组68个,配备专业(兼职)劳动争议调解员81名,组建率达到100%,形成企业调解、基层调解及区域性调解、社会调解的基层防治网,实现全渠道、全时段、全方位的劳动关系风险动态跟踪监测,提高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2023年,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76件,当期结案率达到100%。开展“送政策、送法律、送案例”活动,在宽城区国商百货公司转型之际,仲裁服务专员深入企业对用工管理及风险防控进行指导,解答关于支付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关系补偿、工伤保险待遇、老员工安置等问题,避免发生企业大规模裁员案件,确保劳动关系整体平稳有序,态势良好。
搭建调处平台 实现“微治理”末梢化解
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迈上新台阶,宽城区人社局成立“劳动争议多元预防调处中心”,对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12345接诉、劳动仲裁及监察大队4个接待窗口进行整合,统一归集“一窗办理”平台预警、流转、分派、处置,达到“接诉即办,行裁联动”。运用“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工作模式,建立联合调解、协作办案、共同约谈、疑难案例研讨等机制,通过部门协作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实现劳资矛盾的源头化解和精准管控。如今年3月份,通过劳动仲裁与监察、法院等部门,采用协调处置方式,成功裁决一起涉及80余人、拖欠劳动者工资26.8万元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凝聚多方力量 实现“微循环”整体联动
“三微”治理体系开启了区域内劳资矛盾多元化解、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实现劳资双方在监管渠道下理性维权、依法维权,有效化解劳资矛盾存量、减少增量。宽城区人社局加强多元处理机制,增强联防联控合力,联合法院、司法局、总工会、工商联等部门,发挥各方职能优势,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议事会商、风险预警、案件评议、调处联动、基层预防五大机制,在打通横向联系的同时,建立与街镇、社区调解委员会,企业、行业调解组织纵向沟通,合力化解劳动人事矛盾纠纷。通过调解、仲裁、执法等方式为劳动者追讨工资、赔偿、补偿等,目前行裁联动调解案件50件;完成工伤认定案件131件;农民工工资当期支付率达到100%;线索平台案件办结率达到97%。
在宽城区,“枫桥精神”正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了群众的核心灵魂永远不变。宽城区人社局将牢牢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核心要义,通过点阵预警、中枢统筹、循环跟进、末梢治理的“三微”治理体系,致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宽城样本,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持续优化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