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春市宽城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放改服”改革和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以“信用+金融”“信用+修复”“信用+审批”应用场景为突破口,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再提升,营商环境再优化。
“信用+金融”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近期,长春某公司通过长春市“信易贷”平台顺利在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融资500万元。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在平台内只需要填写融资需求,系统就会自动对接金融产品,实现了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双向匹配,此外还可以通过金融产品超市,充分了解各金融机构的产品。”
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的产生通常源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宽城区坚持把长春市“信易贷”平台作为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宣传引领,持续加强信息共享,有力拓展数据应用,深化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活水”更精准流向实体经济,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企业融资扩面增效。
多方联动,下好宣传“先手棋”。聚焦融资渠道、创新应用、信用惠企等重点环节,联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铁道北支行等7家金融机构推出特色金融产品33个,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提供针对性金融服务,满足各行业中小微企业差异化金融需求。同时依托信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介绍平台注册流程,倡议广大经营主体入驻“信易贷”平台,不断提升平台的知晓度和使用率,让长春市“信易贷”平台成为广大经营主体融资的“好帮手”。
精准画像,彰显信用“硬实力”。制订《宽城区全面推进“信易贷”工作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实施方案》,建立信用信息归集目录,统一信用信息归集标准,高水平归集全区公共信用信息,报送“双公示”信息、水电气特定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8万余条,实现了全区信用信息的全覆盖。同时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运用多维度信用信息,为入驻“信易贷”平台企业精准画像,推动各类信用信息持续“扩面提质”,切实提高信用信息服务金融的质效。
牵线搭桥,架起银企“信用桥”。建立沟通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敢贷愿贷快贷”的主动性和中小微企业主动发布融资需求的积极性,通过“帮办代办”等方式帮助1万余家企业完成平台注册,切实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好线搭好桥。同时,通过“营商环境宣传月”“诚信兴商宣传月”等活动向企业家宣传推荐长春市“信易贷”平台,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及时摸排企业贷款需求。截至目前,11699家企业入驻“信易贷”平台,平台贷款金额达6220万元。形成“立信、用信、增信”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
“信用+修复”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在发挥信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宽城区以助企信用修复工作作为常态性工作。一是建立跨部门“五个一”信用修复机制,即信用信息“一网公示”、信用修复通知“一次告知”、信用修复办理“一站指引”、信用修复申请“一口受理”、信用修复结果“一并互认”,切实解决信用信息“多头修复”、事项办理“多次跑”等问题,最大限度便企利民。信用修复专窗已帮助63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二是推行“管家式”信用修复服务。依托“信用中国”网站,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告知、微信指导、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实现上门助企信用修复9家,电话、微信受理信用修复业务16件。三是创新“线上办、掌上办”信用修复方式。经营主体可以通过登录电脑上传文件或者使用微信小程序用手机扫描等便捷方式,足不出户即可办理信用修复。打造“一个入口、分流办理、同向反馈、同步修复”为特点的新模式,极大提升经营主体办理信用修复的便捷程度。今年宽城区通过线上办理信用修复已达25家企业。
“信用+审批”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宽城区上海路万达广场是东三省首家四代店,是宽城区重点招商引资建设项目。2024年10月份以来,长春市监宽城分局通过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制等方式,解决了高频事项批量办理慢、经营者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业务操作难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申报的审批工作,做到当天提交、当天审批、当天发放。截至目前,共办理151户商户的营业执照。
这是宽城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缩影,2024年以来,宽城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信易批”应用场景落地落实,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高效办、快捷办、规范办、跨省办。2024年12月由宽城区政数局报送的《擦亮信用服务“小窗口”,优化一流营商“大环境”——宽城区构建“1+3”政务服务闭环体系》荣获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通过建立告知承诺制度、“秒批即办”服务机制以及帮办代办服务体系,让经营主体搭上“减负增速”改革的顺风车。截至目前,宽城区即办件事项数占政务服务事项总数的53.66%,政务服务事项零跑动事项占总办理事项的70%。同时积极推动与内蒙古、天津等5家对口合作地区开展跨省通办合作,实现个体工商户设立、信用修复等197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初审:田佳鑫 复审:费春华 终审: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