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广场上,老人话家常、孩子追逐嬉戏;百姓说事点,每月都会开展便民服务……宽城区凯旋街道一心街社区友谊花园小区被物业弃管后,在社区的指导下开展居民自治。如今,友谊花园小区公共服务设施更齐全、文化志愿活动更丰富、邻里间关系更和睦、小区环境更整洁,居民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百姓说事点”便民服务暖人心
近日,在友谊花园小区“百姓说事点”凉亭里,与一心街社区联合开展活动的蜗先生志愿服务团队志愿者,化身“生活小帮手”,为居民提供磨刀、理发、修伞、维修小家电等志愿服务。
“最近雨天多,一阵风就把伞吹坏了,这伞面还好好的呢,扔了太可惜。”排队等着修伞的居民刘大爷称,志愿者的手艺非常好,很快就修好了伞。
这边等候修伞的居民排队,那边理发的居民更多。“现在去理发店,剃一次头至少15块钱。在这里,志愿者一分钱不收。”70多岁的赵大爷摸摸刚剃完的平头,满意地称凉快了不少。
活动现场,修理小家电的志愿者同样忙碌。抱着修好的热水壶,80多岁的李淑贤告诉记者,来这里就花了10多元钱换个件,热水壶就又能用了,真是既省钱又方便。
“百姓说事点”凉亭变成了便民服务点,为居民解决了不少生活上的问题。友谊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胡殿才告诉记者,每个月,蜗先生志愿服务团队都会有10多名志愿者为居民提供服务,有时候小家电现场修理不完,志愿者还会带走修好再给居民送回来,这些细致入微的便民、利民、惠民“微服务”,满足了不同居民的需求,让居民实实在在获利。
“家风广场”邻里欢聚乐融融
紧邻“百姓说事点”凉亭的是友谊花园小区实施居民自治后建设的家风广场。这座宽阔的广场,不仅有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四周还打造了木质长椅,还专门规划了健身区、铺设了橡胶路面、安装了健身器材和乒乓球桌。入夏以来,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老人在这里乘凉、娱乐、锻炼身体,孩子则玩滑板、做游戏,不亦乐乎。
家风广场不仅是居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还是友谊花园小区邻里节的举办地。每年,邻里节以“百家宴”的形式热闹开展,社区、共建企业、居民共同参与。大家带着拿手菜肴围坐一起,品美食、唠家常、表演文艺节目,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连续开展了三届的邻里节,最大的成就就是激活了小区治理。”一心街社区党委书记王蕾告诉记者,邻里节上,大家一起表演节目、观看表演,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互助,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大家都是小区治理中的一员,使“百家”真正成为“一家”。
“企业共建”小区自治动力足
破解资金难题,才能让自治之路走得更远。
在友谊花园小区,虽然每户居民每年缴纳360元自治管理费,但难以保障小区基础设施长久维护。因此,友谊花园小区将寻求“造血”资源作为破题的关键,争取到了废弃多年锅炉房的使用权,通过资源唤醒、推介招商,引进了莲子坡包福皮食品有限公司入驻,并签订租赁协议,将租金全部用于小区建设管理。
“公司房屋租金用于小区建设管理,小区居民还能到公司工作。”胡殿才称,很多居民被招聘进公司做工,让居民在家门口就业,既增加了收入,又兼顾了家庭,一举两得。
为了提高小区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胡殿才还在一心街社区的协调下,积极联系企业,推动小区建造适老服务工程,免费为居民发放适老用品和辅助器具,目前已惠及50余户老年家庭。“在企业的帮助下,小区的高龄老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安装扶手、夜灯、坡道、床围等适老化设备。”胡殿才告诉记者。
从“无人管”到“众人治”、从“脏乱差”到“美净齐”,友谊花园小区用实践证明,当居民成为治理的“主角”,可以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力量,让老旧小区焕发新生机。
初审:田佳鑫 复审:田义琨 终审:刘波